“新工科”重构人才培养体系

2018-4-2 12:15:13 新闻来源:重庆新闻网

   新工科建设中,地方本科高校重点是改造升级传统的工科专业,面向地方产业,重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别于工科优势高校和综合性高校。盐城工学院是江苏省属地方本科高校,学校坚持走与区域行业融合发展之路,2007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获优以后,学校依托国家“专业自主调控机制”改革项目和教育部“卓越计划”,探索面向地方产业的人才培养新路径,开辟了一条以服务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主线,“校地联合、产教融合、知行耦合”的人才培养新路径,架构起适应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二层架构、三厢对接、四维并重”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的探索和实践,与教育部“新工科”建设的理念完全契合,对“新工科”视阈下的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重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按照地方产业价值链分工,调整专业,“二层”架构,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据盐城地方产业仍然处“中低端”以及加快向“中高端”迈进的价值链分工,设定“应用型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两个层次的人才培养定位,并以此统筹教育教学改革;对接地方产业链与创新链,调整专业方向,优化专业设置。早在2005年,面向盐城汽车制造及零部件产业发展,在机制类专业设置制造业数字化、模具设计方向;2011年依托国家“专业自主调控机制改革”,策应地方的汽车制造、新能源、海涂环保和新型建材等产业发展战略,优化专业设置。

 

  策应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校地联合,“梯次”打造,共建协同育人平台。校地共建了一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两所行业学院、两个教育联盟和14个省级以上实践基地,构建了梯次有序、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协同育人平台。

 

  满足行业创新与企业需求,产教融合,“三厢”对接,调整人才培养规格。以专业评估(认证)标准融通专业培养标准,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环境工程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按行业专业标准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例如,机制类专业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将行业标准软件融入教学内容,出版“教育部-西门子产学合作综合改革”项目教材6部;对接职业技能标准,选取知识点与设计实训内容,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学分奖励办法,近三年,毕业生双证获取率逐年提升,2013级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学生1311人,占年级总数的24%。

 

  面向企业技术与管理一线,知行耦合,“四维”并重,优化人才培养流程。社会需求与学生发展并重,按照社会需求设置专业方向的同时,架构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四个自主学习平台;专业教育与修为教育并重,坚持立德树人,将“铁军精神”“海盐文化”“工匠精神”等内容融入专业教育,利用“感恩家书”“五四讲坛”“书香盐工”以及科技专业文化节等活动载体,培育学生“下得去、耐得住、肯吃苦、有作为”的盐工品质;知识教育与技能训练并重,以提升实践技能为重点,架构知识教育相辅相成的、螺旋式上升的技能训练体系;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并重,以提升解决复杂问题能力为重点,设置企业培养方案,构建针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项目式”实践模式和面向技术技能人才的企业“预就业”实践模式。

 

  地方产业发展和行业科技创新,对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层次、规格、流程提出新要求,回应地方需求,面向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路径要进行相应的变革。地方本科高校“新工科”建设的核心就是面向地方产业发展,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重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盐城工学院的“二层架构、三厢对接、四维并重”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面向江苏沿海产业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集约型的转型,以及盐城主导产业向中、高端发展,解决了制约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层次、规格、流程方面存在的不相适应的环节或方面。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重构提升了盐城工学院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学校形成了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人才培养与盐城的汽车、环保、机械、化工、纺织、建筑、海洋等产业发展高度契合;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得到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率得到提升。实现了学校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同频共振”。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深圳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00-2013 www.xxws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QQ:2383424132